巴中宣汉中学介绍

基本内容 宣中校史 1916年(民国5年) 5月,宣汉东乡镇人景昌运代理县知事,改建位于现党校的“来鹿书院”,创办“宣汉县中学堂”。 1917年(民国6年) 2月,招收初中新生两个班,与县立高小合校,学制4年,此乃县办中学之始。 1925年(民国14年) 1.6月,师生上街游行,声援“五卅”运动。 2.开始招收女生。 1932年(民国21年) 1.改名为“宣汉县初级中学”。 2.组织学生义勇军,准备应召反击日本侵略者。 3.8月,中共党员邓廷壁、黄中夏、李正锐、廖伯民来校任教,密授《国际歌》。 1933年(民国22年) 红33军在西门大操场成立,师生受鼓舞。 1940年(民国29年) 为躲避日机轰炸,迁校至清溪场(现宏文小学)。 1941年(民国30年) 新建校舍于县城西门多宝寺旁(即现宣中东区校址)。 1942年(民国31年) 学校从清溪场迁回新校舍(即现宣中老校区——东区)。 1945年(民国34年) 热烈欢庆抗日战争胜利。 1946年(民国35年) 1.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为完全中学,改名为“宣汉县立中学”。 2.共产党员冉益智、沈自谦来校任教,宣传马列主义。 1947年(民国36年) 停招女生。原初中女生并入“宣汉女中”。 1948年(民国37年) 1.1月,陈微尘、沈自谦隐蔽于重庆。 2.4月,进步学生郭俊铎被捕。 1949年(民国38年) 热烈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 1.宣汉县立中学、宣汉女子中学、南坝精英中学三校合并为“宣汉县初级中学”(在南坝设宣中分部),改春秋两季招生为秋季招生。 2.吸收工农子女入学。 3.共青团专职干部进校,建立团支部。 4.贯彻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教育方针。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取消反动的公民课、童子军课、军训课、纪念周,设立政治课,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学生,主张师生平等,废除体罚。 5.组织师生参加减租退押、清匪反霸、抗美援朝运动。 6.举办“中学教师寒假讲习班”。 1951年 1.发动师生参加抗美援朝捐献和中苏友谊活动。 2.4月,邀请王维舟同志回校给教师作报告。 3.10月,胡耀邦同志来校为师生作了《什么是共产主义》的报告。 4.寒假(包括1952年寒假)教师分期分批集中到达县、南充、成都进行思想改造,清除封建教育思想和恐美、崇美、亲美思想,树立蔑美、鄙美、仇美思想。 5.停办高中,未毕业的高中生(14人)转入达高中。 1952年 1.投入“肃反”运动,清除反革命分子伪区长杨本。 2.在学生中进行反特教育,进行“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教育。 3.学习苏联,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行综合技术教育,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实行五级记分制。 1953年 1.更名为“宣汉县第一初级中学”(南坝中学独立)。 2.建立校团总支部。 3.设立人民助学金。 1954年 增设新生部于宣师(现党校校址,因宣师迁巴师,1956年撤回)。 1955年 1.共产党员庞伟烈任副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宣中与城区学校联合建立党支部,吸收第一个教师——冉崇育入党。 2.建立学科教研组。 3.成立校保健委员会。 4.进行劳卫制体育锻炼。 5.新建健身房一幢。 1956年 1.学校单独建立党支部。 2.成立校教工会。 1957年 1.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2.教育毕业生回乡。 3.暑假教师集中达县高中整风反右。 4.工农子女占学生总数90%以上。 1958年 1.复招高中新生4个班,恢复“宣汉县中学”名称。同年被达县地区列为重点中学。 2.贯彻“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大力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实行“115”制(每周5天上课、1天劳动、1天休息),师生投入大炼钢铁运动,实行厂校挂钩,学校在芭蕉炉厂坪办工厂。 3.学习《毛泽东同志论教育》,用毛泽东思想统帅教材。 1959年 1.建立校团委会。 2.发展第一个学生——陈光惠(高61级,女)入党;同年,该生出席全国民兵群英会,奖励步枪1支。 3.党内反右倾,错误地扩大到党外教师中。 4.在多宝寺借木船社房屋4间作教室。 5.新建总务室一幢。 1960年 1.贯彻“八字”(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压缩学校规模,精简师生员工(下放劳动或回家),动员超龄学生退学。 2.教学中搞“三高一大”(高标准、高速度、高质量,大面积丰收),分快、慢班,出现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 3.庞伟烈校长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 1961年 培养出解放后第一届高中毕业生。符必容、牟金昌双双考入北京大学。 1962年 1.贯彻《中学50条》(教育法规)。 2.对1959年反右倾时受到处分的党外教师作了甄别。 1963年 1.4月,邀请王维舟同志在宣汉人民会场给师生作报告,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2.贯彻毛泽东同志的“7·3”指示(从一切活动总量中砍掉三分之一),减轻学生负担。 3.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 1964年 1.贯彻“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增设农基课。 2.当年分配来校的大专毕业生集中学习后下放劳动锻炼。 1965年 1.高中毕业生150人,被高等院校录取114人。陈代愚考入北京大学。 2.抽调教师参加农村“四清”运动。 1966年 1.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停课。 2.高66级毕业生大部分编入县委组织的社教工作团,去巴中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3.7月,全校教职工集中于达一中学习,人人思想过关,清理“牛鬼蛇神”。 4.10月,学生组成毛泽东思想红卫兵,选出92名代表(其中教师代表12人)赴京接受毛泽东对红卫兵的第6次检阅,回校后率先炮轰县委。 5.师生自愿组队到全国各地串连。 6.学校领导机构瘫痪,教师被称作“臭老九”。 1967年 1.学校出现两大造反派组织,矛头指向学校领导并冲向社会。 2.10月,部分师生开始参加武斗(打瓦块仗)。 1968年 1.部分师生卷入全县武斗(真枪实弹)。 2.7月5日,校长庞伟烈被逼自杀身亡。 1969年 11月,全校教职工集中到宣汉县城西中学“清理阶级队伍”。 1970年 11月,少数教师被分配去办“宣汉五七师范”(校址设于现普光中学),招收师资短训班两个(训练3个月,不包分配),并招收高中班两个(学制两年);其余教师分别下放到县内公社小学任教。 1971年 1.3月,“宣汉五七师范”迁回宣汉城,因铁道兵某师部驻于宣中,回城师生栖身于机关幼儿园。 2.7月,铁道兵撤走,宣中复校。 3.批判林彪罪行。 1972年 1.4月,军、工宣队进驻学校。 2.成立校革委会。 3.恢复校党支部。 4.恢复校团委会。 5.城内三所小学招收的初中班合并到宣中,学制两年。 6.英语教师徐世群被调援外——索马里。 1973年 1.小学升初中实行推荐。初中学制改为三年。 2.张铁生考试交白卷,读书无用论泛滥。 1974年 1.3月,校高74级“背篼事件”引起学生斗教师,学生斗学生。 2.河南“马振扶事件”严重影响学校教学工作。 3.办塑料厂。 4.新建办公大楼,重建礼堂。 1975年 1.7月,开展“学朝农(辽宁朝阳农学院)”活动,学校到三河公社冉家沟办分校,师生轮流到分校边上课边劳动。 2.高中分为农技班、卫生班。 3,生产农药“稻田护肤膏”。 1976年 1.批判“四人帮”罪行。 2.重建礼堂两侧教学大楼。 1977年 1.工宣队撤离学校。 2.批判林彪、“四人帮”的“两个估计”。 3.高考制度恢复。 1978年 1.恢复校教工会。 2.高考成绩优良,地区文教局奖一部黑白电视机。 3.重建礼堂东侧教学大楼。 4.批判“两个凡是”。 1979年 1.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 2.高中招收复读班。 3.高中分文理科。 4.新建礼堂东侧教研室和女生宿舍楼。 5.给庞伟烈同志开追悼会,纠正王懋鑫等人被错划后派案件。 1980年 1.对学生进行“三热爱”(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教育。 2.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 3.新建礼堂西侧教研室。 4.赵一兵等四名学生考入北大、清华。 1981年 1.开展“五讲四美”(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讲秩序、讲卫生,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文明礼貌活动。 2.贯彻新公布的《中学生守则》。 3.开展“讲文明礼貌,学周总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活动。 4.刘自力等学生考入北大、清华。 1982年 1.开展“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美化校园,清扫街道。 2.进行“清除精神污染,建设精神文明”教育。 3.学校遭特大洪水淹没——面积达五分之四。 4.改高中学制为三年。 5.学校评为地县两级先进集体。 6.高82级学生雷波参加全国数学竞赛获一等奖。 7.景健等学生考入北大、清华。 8.重建教工宿舍大楼。 1983年 1.贯彻“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指示。 2.“向张海迪同志学习”,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 3.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宣讲国旗、国徽、国歌、版图)。每周星期一举行升旗仪式(自本年上年起)。 4.设立年级办公室。 5.庆祝原红33军成立50周年,请老红军作报告。 6.重修第三教学大楼(原高中部)。 7.改校门内两边操场为花园。 8.下年成立校职代会、妇小组。 9.高85级学生邓涛出席省科技小发明会议,获三等奖。 1984年 1.贯彻“三个面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指示。 2.调整、充实领导班子。 3.开辟第二课堂。 4.下年开办文华印刷厂。 5.学校评为地、县文明单位。 1985年 1.高85级学生邓涛、尹卫无参加全国物理竞赛获省好成绩,破格提前录入成都电讯工程学院。 2.庆祝第一个教师节(9月10日)。 3.成立四个领导小组(德育、教改、电教、勤工俭学)。 4.新建女生宿舍楼(上年),新建教工第二宿舍大楼(下年)。 5.高88级扩招两个班。 6.在第三教学大楼上扩建两个教室。 7.学校组建附属门诊。 8.文华印刷厂汽车队倒闭。 1986年 1.教职工工资完善套改。 2.财政体制下放,办学实行分级管理,学校由县财政局拨款。 3.医药费60元包干,其中文教局提10元作住院费。 4.2月,首次制定学校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和奖惩条例。 5.教职工中楼7层28套住房竣工(俗称将军楼)。

巴中最新教师职位招聘信息



分享到朋友圈

打开微信“扫一扫”